3种装修猫腻 揭秘装修行业黑幕
猫腻一:转换材料计量单位
巧妙转换材料计量单位,是有些装饰公司赚取利润最常用、最隐蔽的手法。
通常,材料市场的材料价格都是按照多少钱一桶(一组)、多少钱一张等计量单位来出售的。而装修公司向业主出示的报价单,很多主材都是按照每平方米、每米来报价的,如涂料、板材等等,因此业主根本就不清楚究竟会用多少装修材料、究竟用掉多少装修材料。
同主材相比,副料的水分就更大。以最简单的墙面处理为例,在市场上出售的乳胶漆都是按照桶为单位来计算,但装修公司一般都会以每平方米为单位来计算乳胶漆的价格,从而在单位转换过程中赚取价差。
猫腻二:做预算,挂羊头卖狗肉
由于装修行业竞争相对激烈,部分装修公司会通过低总价的方式获得装修权。
部分装修公司在做预算时,经常会有意将一些项目略去,再加上一些打折的手法,这样做出的预算肯定比其他公司要低。但由于装修材料没有跟业主说得很清楚,在使用装修材料的时候,可能使用假冒伪劣、不环保的材料,而业主一旦要求使用高品质、环保的装修材料,装修公司便会要求加价。最终,得不偿失的还是业主。
猫腻三:利用损耗和调包
损耗和调包也是装饰公司合理赚取利润的有效途径。
无论瓷砖、地板、还是吊顶(吊顶装修效果图),有些装饰公司一般都会在报价单上设定一定损耗比例。但客户最后其实很难核算实际损耗,多余的;耗损;材料就流入装饰公司的腰包。
调包也是装饰公司较常用的赚取利润的一种做法。装修施工人员将业主购买的品牌装修材料,偷换成其他一般性材料,使用假冒伪劣的产品,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。
通过这一系列手脚后,最终消费者完成一次房子装修估计要多掏1-2倍的钱,费心、费力、费神、又费钱,让许多消费者叫苦不迭。
家装提示:合同细致是关键
由于装修有很多隐蔽工程,如管线的埋放等,因此,出现问题后很难举证,使得装修诉讼之路较为艰难。同时,由于部分装修合同签定得不是很清晰,因而有部分装修纠纷只能靠调解来解决。只有装修公司违反合同约定、或者装修公司明显偷工减料等情况下,业主才能获得胜诉,因此,与装修公司签定细致的装修合同,是确保业主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与保证。
- 1曝光北京多家家具企业未整改
- 2家电卖场门庭冷落 清库存任务多未达标
- 335平完爆100平,不怕房小就怕没脑
- 4震惊!34岁媳妇被新房甲醛夺命!
- 5门窗行业发展需积极应变!
- 6国抽”新标准"加剧地板行业优胜劣汰!
- 7定制门窗还需提升核心竞争力!
- 8看《捉妖记》胡巴效应 地板品牌或可转战“
- 9红木家具的设计创新由谁主导?兼顾产品、空
- 10电商抽检最低合格率竟是儿童家具
- 11支持国产 中国瓷砖十大品牌!
- 12未来门窗行业发展将呈现七大特点!
- 13“零甲醛”只是噱头!儿童家具选购安全至上
- 14定制家具成电商眼中“烫手山芋”!
- 15“洁厕块污染水致癌”说法暂无证据支持!
- 16上海廉租房申请条件和最新政策
- 17家具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需进行材料创新!
- 18曝儿童家具含重金属等有害物!
- 19惠普笔记本怎么样 惠普笔记本报价大全
- 20低价劣质厨卫电器或将淡出电商渠道
- 21红木市场暗自酝酿 蓄势待发
- 22惊!英国4岁女童吃家具成瘾,地毯木马均不放